•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快讯

    世界热文:革兰氏染色原理和过程_革兰氏染色原理及步骤

    互联网来源:2023-04-22 06:46:0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2、它是1884 年由丹麦医师Gr 二创立的。

    3、革兰氏染色法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

    4、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5、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

    6、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7、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这种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1938年)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

    8、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阳性紫色阴性红色。

    9、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世界读书日”将至 陈云纪念馆开启“读好书、做好人”主题活动|天天信息